服务热线
0517-86429912
PROUCTS LIST
LV443B.XR/2光纤放大器基础信息
商品编号: 50154360
传感器空间特别狭窄或环境条件恶劣时,传统立方体或圆柱形传感器很快就会达到其极限。这正是光纤传感器提供的解决方案的优质所在。其由两部分结构组成:柔性塑料或玻璃光纤(有各种长度可供选择)和独立放大器(有多种评估选项)。这种结构可将放大器置于临界环境外,并安装在合适的位置,同时将光纤传输到探测点。这样,即使苛刻条件下也能可靠驾驭。
光纤插入放大器。光纤范围和可用功能随型号而变。本系列满足所有基本要求:高分辨率灵敏度调整用 20 圈调节旋钮、2 个亮/暗通可切换用和带有高性能放大器的便捷版本,其对于范围值,灵敏度和时间功能可进行多种设置。信号值和开关阈值在两个易读显示器上同步显示。三个不同示教功能明显简化了参数设置。也可以购买 IO-Link 的型号。
光纤放大器:原理、分类与应用详解
光纤放大器(Optical Fiber Amplifier, OFA)是一种无需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,直接在光纤链路中对光信号进行放大的关键光通信器件。它解决了传统光通信系统中因光纤损耗导致的信号衰减问题,极大地延长了通信距离,是现代大容量、高速率光纤通信网络(如骨干网、城域网)的核心组成部分。
一、核心工作原理:受激辐射与粒子数反转
光纤放大器的工作本质基于激光的受激辐射原理,核心是实现 “粒子数反转",具体过程可拆解为 3 个步骤:
泵浦(Pumping):通过外部 “泵浦光源"(通常为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,如 980nm 或 1480nm 波长)向放大器的 “增益介质"(掺杂特殊元素的光纤,如铒离子)注入能量。
粒子数反转:增益介质中的原子(或离子)吸收泵浦光能量后,从低能级(基态)跃迁到高能级(激发态),形成 “高能级粒子数> 低能级粒子数" 的非热平衡状态,即 “粒子数反转"。
受激辐射与信号放大:当待放大的信号光(如 1550nm 通信波长)通过增益介质时,会刺激高能级粒子跃迁回低能级,同时释放出与信号光波长、相位、偏振方向一致的光子 —— 这些新光子与原信号光叠加,实现光信号的强度放大。
1. 核心前提:增益介质与粒子能级
光纤放大器的 “放大载体" 是增益介质(如铒掺杂光纤中的铒离子、半导体光放大器中的半导体材料),其内部的原子 / 离子存在不同能量状态的 “能级"—— 可简单理解为 “能量台阶",主要包含两类关键能级:
基态(低能级):原子 / 离子的稳定状态,此时粒子能量,大部分粒子默认处于该能级。
激发态(高能级):原子 / 离子吸收外部能量后跃迁到的不稳定状态,粒子在该能级停留时间极短(通常纳秒级),会自发向低能级跃迁并释放能量。
2. 关键驱动:泵浦与粒子数反转
要实现光放大,必须打破 “基态粒子数> 激发态粒子数" 的热平衡状态,建立 **“粒子数反转"**(即激发态粒子数 > 基态粒子数),这一步需通过 “泵浦" 完成:
泵浦注入:通过外部 “泵浦光源"(如铒掺杂光纤放大器常用的 980nm/1480nm 半导体激光器),向增益介质注入高能量的泵浦光。
粒子跃迁:增益介质中的原子 / 离子吸收泵浦光的能量后,从能量较低的 “基态" 被 “激发" 到能量较高的 “激发态"。
粒子数反转形成:当泵浦光功率足够强时,大量基态粒子被持续激发到激发态,最终实现 “激发态粒子数远超基态粒子数" 的非平衡状态 —— 即 “粒子数反转",这是光放大的核心前提(无粒子数反转则无法实现有效放大)。
3. 核心过程:受激辐射与信号放大
当 “粒子数反转" 状态建立后,待放大的信号光(如通信常用的 1550nm 波长光)通过增益介质时,会触发 “受激辐射",完成信号放大:
受激触发:信号光的光子作为 “触发源",与增益介质中处于激发态的粒子发生相互作用。
同步辐射:被触发的激发态粒子会 “同步" 向基态跃迁,同时释放出一个与 “入射信号光光子"一致的新光子(波长、相位、偏振方向、传播方向均相同)。
信号叠加增强:每一个信号光光子都会触发一个新光子,大量激发态粒子持续通过受激辐射释放新光子,这些新光子与原信号光光子叠加,使得信号光的强度(功率)呈指数级增强 —— 最终实现光信号的放大。